本帖最後由 1月23 於 2014-1-28 12:51 編輯
9 z3 v/ {8 p' g, u! f5 q/ w
* H6 T+ ^) M' Q5 U: @ 第二十七卷 第一千四十七章 何謂重器! }; I) C0 I6 f
+ `) p7 q4 l" V4 M( ` 女人如花,經過雨露澆灌的女人就像新雨初晴陽光普照下的花苞,嬌艷欲滴。4 {- k7 o* z0 l, o3 ~. q) _
; U3 Z, I# x7 r8 h! h) H7 g
太平公主當然不會真的住在楊帆府上,她只是多耽擱了一兩個時辰,傍晚時分才踏著滿天的霞光離開。
& L/ y) _6 }5 b' W3 \2 g$ j5 c0 L+ j! M5 l; O5 V
晚霞沐浴下的太平公主,臉泛嬌嫩嫣紅,眼波盈盈欲流,身姿步態都帶起幾分慵懶的風情,那久曠的身子經過一番雨驟風狂,還真有點吃不消的感覺,可風雨過後卻是身心通泰,說不出的快意。6 a, \, J& r' V5 z a
) h( C4 i( z4 A& n4 j& w; b
青牛牽挽著翠幄清油車,悠然自在地漫步在朱雀街頭,車輪轆轆,車上,太平嬌慵無力地伏在坐榻上,似乎在睡又似醒著,軟綿綿的毫無氣力,直到那牛車信步閒遊似的,通過側門直接駛進公主府去。
! j3 ~) K9 r9 ~! V, q
* H# e7 L7 p! y/ {. j6 K# E 太平回府後稍事歇息,換了衣裝,這才來到書房,喚莫雨涵來見。
: @( F. E5 L, k. Q2 f( }# S
; q, u3 x9 V( s 莫大先生謀略深遠、性情沉穩、心思縝密細緻之極,各種事務處理的都甚合太平的心意,如今已經成為太平公主最為倚重的心腹。9 O1 N2 y$ W6 p* H# Y+ q* D
' }- S( A" d% d# X( U
莫大先生一進書房,就見太平穿著一襲大紅牡丹翠羅軟袍,玉臂斜支於案上,托著粉腮,嘴角一絲甜笑,彷彿一枝倚欄滴露的芍藥,風情無限。
. r& d8 d, G% B* n
' e% d, ?% g4 E+ d& \9 Y 一見莫先生進來,太平急忙坐直身子,將那慵懶妖嬈的風情悄然斂去,可是雲雨之後眉梢眼角那藏不出的春情,卻不是一時半晌便能褪去的,莫雨涵看在眼裡,心中便猜到了幾分。8 c7 v3 l: M4 ]1 e3 A+ ~4 Z( w
. N6 M+ _6 F$ b1 t, c( i 他知道公主今天是去見楊帆的,太平以公主之尊,主動去拜見一位將軍,兩人私下裡到底誰尊誰卑便可想而知了,更何況太平與楊帆之間的風流韻事早已充斥市井,莫大先生也是耳聞過的。
# M8 t! d' Y6 B5 \5 {6 ]0 e7 }2 I+ ]
在莫大先生看來。大唐的公主養面首並不稀奇,更何況是太平這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,可是一位如此高貴、如此美麗的公主能被一個男人降的死死的,不是她在養面首,而是她以公主之尊成了人家的外室,那就稀罕的很了。
1 \3 `* X# x f1 h U: p5 M
. ~- T8 w+ \5 i x6 ] 莫大先生年紀雖然大了,可他畢竟是個男人,所以對楊帆很有一些好奇心,他很想瞧瞧這個楊帆究竟是何等人物,竟能把這位高傲的大唐公主降的伏伏貼貼。3 Z+ }, m' a5 g/ d, T3 B; ]
1 r. Z, r; e* ^( R 太平公主見他進來。便坐正身子,恢復凜然不可欺犯的高貴模樣。太平找他來,是要和他再商量一下聯合武李兩姓諸王向皇帝進言,為二張請命,請求晉封二張王爵的事。
. V: U+ ]! z( \ a _! s) O+ }- f( e8 m' _: [: i# O, v I4 p
太平當然不會說這是她聽了楊帆的意見做出的決定。只說這是她的想法,徵求莫先生的意見。莫雨涵認真聽她說罷。撫掌嘆道:“妙計!公主這一招以進為退,實是絕妙好計!”
. ~3 E# c& u4 @ C; {; X) M7 i7 W5 \8 Q1 N' j9 ~) r, `
太平明眸一轉,笑問道:“哦,先生以為,此計可行嗎?”. f7 Z* R: L1 x* j+ x
7 P* U- }4 @5 f: i8 _% W$ g6 g) L @ 莫先生撫著鬍鬚輕輕點了點頭,說道:“二張一旦封王。那便位極人臣,封無可封、賞無可賞,陛下還如何籠絡二張?再者,以著書立說之功封王。實在難堵悠悠眾人之口,皇帝是不會答應的。既然如此,我們何不賣他們這個人情?
2 o1 h* y: o, d3 F5 N! m4 E. Q" o9 ~( v9 @
公主,二張修書,目的有二,一是為了藉此機會將士子名流籠絡在他們門下;二是想以文教之功求晉身之階。如果我們不為他們請封,他們也必然會向陛下求賞。萬一皇帝授他們一個實職,縱不及王侯顯赫,卻只會讓他們權柄更重。兩相權衡,我們主動為二張請功,從一開始就把這封賞牽制在爵祿上面,不失為以進為退的一招妙棋啊。”/ N o+ t4 E" m) b5 O
7 C. P" I& l1 `: X 太平公主一聽莫大先生的分析與愛郎所言正相符合,心中甚喜,嫣然點頭道:“本宮也是這個意思。如此說來,本宮當知會梁王和兩位兄長一聲,一俟二張獻書,便出面為他二人請功求賞!”8 U" J# X; M- X9 f) c
5 u' R4 @: t- ]( n& a' Z
莫雨涵微笑道:“以老朽之見,梁王那裡說上一聲就好。可太子和相王那裡,公主應該親自去上一趟,向他們曉明利害,打消他們的顧慮,才好使他們與公主共進退。”
^: d9 y% l4 s7 J( E( @0 X9 _
/ G, _! p' [% G" S% Y, f 太平公主皺了皺眉,不甚喜歡莫先生這種拐彎抹角的暗示,她單刀直入地問道:“先生究竟想說什麼?”
' V' o' Z* T! s0 f6 K
3 y: i& B% `; C4 b. @: | 莫雨涵道:“公主若不與太子和相王說個明白,恐他們瞻前顧後、疑慮重重。天后諸子中,有人君之相者,唯弘與賢。今太子與相王,無論胸襟氣度還是膽略智慧,遜之多矣。唉!可惜殿下您是女兒身……”! G$ L+ v, y& J9 y+ g! j* ?
% I$ X7 T: c f! L2 O6 h1 K w! e 太平默然良久,沉聲道:“這種話,先生以後不要再說。”7 p! X! ~+ r5 e% K1 T* Z7 {
& ~' u% j/ o% d- ^0 C 莫雨涵連忙欠身道:“是!”
2 Y; l6 y# M, ]- ~# @* k! T- U" {# B' p
太平嘆了口氣,道:“先生退下吧,本宮還要處理些事情。”
8 v3 f, h+ |, g. ^
/ V8 {( z! j( O8 s4 }# f' ~( U5 W0 g 莫雨涵點點頭,起身走出書房,將障子門在身後輕輕拉上,然後緩步下了石階。前方不遠處就是一圃菊花,菊花怒綻,芬芳撲鼻,周圍以一圈竹籬相攔。
2 q7 X: h- ]# x+ l' I9 H ?* L3 v. ?3 r w4 {* `
莫大先生走過去,彎腰摘下一朵拔蕊怒放、如金絲銀線般攢綻著的名貴菊花,湊到鼻端嗅了嗅它的香氣,又慢慢仰起頭,望著湛藍的天空。5 V/ b4 V( P( o) W$ c6 W
9 I, |7 Q2 g1 A1 B2 X! Q# R0 o; { 天空澄碧,天邊有一縷淡若煙塵的白雲靜靜地掛在那兒,莫先生的眸光有些晶瑩起來,喃喃自語道:“秀兒,如果妳還活著,如今該和公主一般年紀了,爹爹……也早就抱了孫子吧……”$ `7 a9 e% F, d, m6 l
& k; x# T0 k7 e& E$ @ 莫先生幽幽地嘆了口氣,緩緩踱出了院落。
7 f) @, |8 T( |( Z: N0 A z( J" O. i- o7 h$ h* z
花圃旁遺下菊花一朵,被靴底輾落如泥……
, B% V) u/ @1 i
; y! T) @3 K9 D- J. i, u+ d: j* m" k( t 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+ Q, O1 z- p: l+ d' ~) M* n7 @# [# P# R: R* S! B
這日早朝,武則天臨朝聽政,一應國事處理已畢,忽有內監上殿稟報,說奉宸監張易之、張昌宗編撰《三教珠英》已大功告成,欲當堂敬獻於天子。
5 E* A' @" i9 t$ ~2 _, L' V* Y5 e( I: F7 B
武則天其實早知其事,今天就是刻意安排兩位愛郎當眾獻書,聞言馬上欣然下旨:傳張易之、張昌宗攜《三教珠英》上殿。5 u* z: B$ G2 P2 {. n: x5 {
5 p% Z0 K2 u; O7 o1 T' h; \. P. i
不一會兒,張昌宗和張易之一身官袍,隆重謹然,手中各捧一摞書冊走上大殿,向武則天躬身施禮。5 u9 N0 y% H+ m
) X, S' e3 i. A8 ?+ S$ r, B 武則天欣然道:“朕聽說《三教珠英》已然編撰完成。此乃朕遷都長安後文教第一盛事,今命你二人上殿獻書,與眾臣工共賞之。易之,昌宗,你二人手中所捧書冊,就是《三教珠英》嗎?”
1 I- M! b+ s( {, W$ f1 f+ X/ b. ~1 W8 l, |4 y8 y
張易之欠身答道:“回陛下,臣與昌宗所獻,乃《三教珠英》的目錄,共計一十三卷。至於《三教珠英》全書麼……”
1 ^. K8 X: Z3 @1 J" N# k, q( e7 T: I' C$ e" O
張易之掃了一眼堂上眾臣,將聲音提高了些。傲然道:“《三教珠英》全書共計一千三百卷,因數量過於龐大,是以不曾攜帶上殿。”
9 ^2 e8 }( H5 k* I* U! C
7 E& x# a4 k# v" [; R 滿朝文武聽了不禁嘩然,私議聲匯成一股聲浪,在朝堂上彌久不息。
. v$ Q0 m. a0 S, `% Z7 I+ Z2 C. J" h: a
許多大臣都知道二張編撰《三教珠英》的事。不過他們並沒有把這兩個皇帝面首放在眼裡,只當他們是在胡鬧。方才眼見二人各自捧著厚厚一摞書冊上殿。心中已經驚訝不已,竟然有這麼厚的一摞書冊,看來他們是真的做了事呀。卻不想,兩人手中所捧還只是《三教珠英》的目錄冊,全書竟有一千三百卷之多。* z, j8 f s7 N0 [0 A
0 m, r8 d; t: o* W- v
武則天哈哈大笑,道:“無妨。今日朝會結束的早些,朕就與眾臣工好好看看,這《三教珠英》的全貌。來啊,傳旨奉宸監。將《三教珠英》全書呈獻殿上。”
" {" b( g, n# s4 S" Q u# _. |
0 P; a; R7 `% B) ?" f: E% n 其實那《三教珠英》全書已經運到殿外,武則天一聲令下,共計一百名小內侍每人手捧十三冊《三教珠英》魚貫而入,將書冊放在鋪了紅綾的金磚地面上再退下,整個進獻過程就持續了三炷香的時間。! [! \. a: Q( l! l% b" q, Q
; u4 N5 @: s# u& J: m& ^0 D0 X
等那一百名小內侍退下,《三教珠英》全書在金殿上鋪開偌大一片,近兩尺高、方圓數十步的地面滿滿噹噹,鋪的全是墨香撲鼻的書冊,二張此舉當真是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
7 P$ r% ^! q5 o, n6 W5 g6 ]2 f/ ]! V5 D3 j
武則天龍顏大悅,朗聲道:“著書立說,可以述往事、思來者、淳風化、俗教育、厚風俗、正人倫,闡說言修,將先賢心得著經立傳,傳之後世,可謂莫大功德。今《三教珠英》書成,實是我朝一大幸事也!”
p7 W1 X* w2 x
3 G; X5 A2 h# ~- G b% w 武三思聽話聽音,自然聽得出姑母此話重點就在“莫大功德”四個字上,不禁暗道:“不出太平所料,二張果然迫不及待主動請功了,姑母也有意加以厚賞,我還是搶先一步,為他們請封吧。如此一來不但可以賣二張一個好,還免得他們得授實缺,便真給他們一個王爵,也好過讓他們做哪個衙門的正印官!”- |4 |3 X1 I9 z( g! H/ M) r8 F$ }
( \- i4 ~) X/ y 想到這裡,武三思立即出班奏道:“陛下,臣以為,著書立說者,必為一時之俊才。何況如此宏篇巨著,傳之後世,實為莫大功德。參與編撰此書的一眾才俊,陛下皆應重賞以彰教化。而二張居首功,可以封王!”
- k1 \' M& K( o/ v Z! q+ g: g9 y4 [+ z- i
武三思話音一落,金殿上一片嘩然,著書立說,朝廷一定重賞,這是必然的,可是因為編撰一部書就封王,這王爵封的也太濫了吧?不過其中有些眼界高明的,心思稍稍一轉,便明白了武三思的真正用意。. A9 D2 z& |& x- F! {+ Q3 A
% Z* j( {* T( t1 j5 V2 O2 C6 H
太子李顯看了眼相王李旦,二人不約而同地出班奏道:“臣附議!”
7 \+ v' b; H! f2 z( W! F0 J# b ]4 I/ k) ?: l) {+ A1 @
太子李顯、相王李旦也早與太平公主溝通過了,不出莫大先生所料,李顯和李旦確實沒有想到二張獲得重賞會是必然而然的事,也沒有想到一旦讓二張獲得實缺職位,後果遠比讓他們得一個王爵更嚴重。
# S: h6 W! l$ a; R% Q p; b4 b, j% s. ~1 I( [
即便是太平公主苦口婆心曉以利害,太子和李顯依舊顧慮重重,擔心在滿朝文武面前如此奉迎巴結會有損他們的名望。畢竟二張是他們母親的面首,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秘密,他們厚顏巴結豈不令天下人恥笑?( X& u/ r1 l2 M+ m# t- T
% {; v: m5 f- t7 p8 R$ H 孰不知,那些老謀深算的權臣誰會品味不出這其中的真正意圖,至於坊間小民人云亦云的一通聒噪有什麼用處?他們的譏諷嘲笑如果有用,二張早就垮了,真正起作用的是廟堂之上的那些權貴重臣,而他們只會因此對太子和相王心生敬畏。
% ?. A* V' j- Y/ Y" V6 L1 n) ~. M5 S) K
可惜,儘管太平一再打氣,太子和相王還是因為一時猶豫被梁王武三思搶了先,太子和相王此時才出頭附和,已經完全失去了在文武百官面前展示自己的意義,反而給人一種感覺,似乎兩位皇子唯梁王馬首是瞻。
& O! W6 a. G; j/ W; k
5 f, _) E S7 `* Z7 x2 h 二張聽梁王為他們請封王爵,太子和相王也隨聲附合,不由又驚又喜,他們知道此番必得皇帝重賞,說不定會到禮部擔個實缺的侍郎,又或者受封侯爵,卻沒想到武三思和皇太子、相王等人竟然提議封王。
- t d/ @( [8 ^+ }9 C' p" x9 p/ g, q9 ~2 [& H( S% G
二張滿懷激動地望著武則天,只盼從她口中聽到一個“準”字,封王!王爵!張氏若一門雙王,張家該何等輝煌!: t2 l! b. V0 G. m( q0 p) g
/ f0 B0 n( p7 \; j
武則天向侄兒武三思和兒子李顯、李旦投以飽含深意的一眼,看的兩個兒子心虛地低下頭去,這才淡淡地道:“易之與昌宗有大功於國,然……封王不是小事,國之重器,豈能輕與,此事……再議吧!”7 Y/ _$ r3 n7 k3 Q# J6 H% s/ J
$ T: h1 @- C4 l% |1 l
$ g* L+ k5 W, R' L5 A% F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