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樓主 |
發表於 2014-10-7 18:01:51
|
顯示全部樓層
第110章評等
`, W( `% G6 f: v/ {8 U K4 u/ _, N- l' [
所有的試卷寫名字的位置都被紙條糊上,然後送往閱卷房。! G7 \5 s- @1 P. v/ W
2 @/ [% j% V. }' V文院閱卷房內亮如白晝。9 a6 h V% I2 C0 y
2 `8 I! f4 F- } m$ N' P" e
這府文院的閱卷房極其寬大,兩萬多份童生的試卷擺在一排排桌子上,放眼望去像是一座造紙工坊。
2 X% s# @, a0 S& r- B& p三位考官、一位科舉巡察和十位文院舉人站在孔子聖像前。; H) K' |+ U- O+ y' ?; H
“恭請聖裁!”, r: Q% ]: X3 g) @
' z0 m1 h$ k1 L# _) O6 m: h3 H& e
無形的力量降下,房內生風。所有的考卷都散發著煙霧狀的橙色才氣,但才氣的濃淡不一,高低也不同。6 L3 z6 M) k+ R
一股無形的力量拂過,數以萬計的試卷被挪到閱卷房的一側,堆疊到一起,堆成一片紙山。
9 D! I4 q$ ^" L0 L4 [" \
, f/ ~! ]- H# f+ t* P5 w最後,才氣最高的兩百份試卷擺在桌子上。+ f, @9 T. r L2 X' k0 @
5 N3 d! G+ Z( Z) e" u) U) ^
董知府道︰“文曲五動,不知是禍是福,但既然聖人們增加秀才名額,那對我人族來說就是好事。開始閱卷吧。”9 y# ]# g7 l8 q/ d; x/ G0 [; c& g
$ x- r2 s: T. T9 ?8 a1 Q$ `
十個文院舉人最前走過去,一人選十九份試卷,而才氣最多的十份試卷留在原處。和縣試不同,府試需要文院舉人交叉閱卷,每相鄰兩個人對自己的試卷評分後,要評判對方的試卷。三考官和一位巡察看向前十份試卷。
) ~* t0 z/ |0 g$ F. ~; ?8 k3 c5 `$ C6 P+ Z9 D9 D
排名最高的一疊試卷是兩尺四的才氣,其後分別是兩尺一、兩尺和一尺九。
% J& V" d" B# Y- ^- `
: G W7 f+ q5 J( j董知府微笑問︰“要不要猜一猜何人才氣最多?”2 {, ]1 D* d6 O
$ \- M5 ^# [7 P. \2 u! l8 q0 \周主簿道︰“還用猜嗎?第一必然是方運的。”
. n) L1 Z* i: k- Y7 b, s
( L7 v/ N6 Z/ S7 P“周大人所言極是。”馮子墨微笑道。' E2 p7 h N( e5 U. x
+ e6 _" x( {( E耿巡察卻冷笑道︰“那可未必。就算他才氣最高,也可能是詩詞才氣高,而未必是經義才氣高。看看其後的才氣,相差不到一尺,茂才之位屬于誰或未可知!爾等身為聖人門徒,在閱卷前就如此吹捧方運,若不是顧及爾等顏面,早就奏請聖裁罷黜爾等閱卷資格。”
- p/ h3 h. T! z/ V {, q" z- E: b, r2 o0 K& H
三個考官心中憤怒,但卻無言以對。這科舉閱卷雖然嚴肅,但大家都是文人又不是木頭人,沒必要那麼嚴謹,可耿巡察說的沒錯,而且他又是翰林,眾人也只能生悶氣。
5 E% h8 M3 t1 C$ o8 ]# T; q9 D: J% z% i( o; L/ F+ h
“耿大人教訓的是,那我們開始閱卷。”董知府突然快步走到第一份試卷面前。另外兩名副考官相視一眼,默默地跟過去。/ Y+ K# W) ^/ W+ \* O' ~3 i
! G) m% a6 D% G按照規矩,主考官會請科舉巡察來判閱第一份試卷,一來尊重聖院的地位,二來尊重高文位的人,但是耿巡察已經撕破臉皮為難方運。要不是方運以請聖裁威脅,耿巡察會變本加厲。
/ k. {6 \2 z" h. L1 c% |( d! D, @+ f/ R7 _' V: |0 p
一方是本地豪強,一方是聖院官員,兩者一生恐怕也不會有第二次相遇,耿巡察翻臉在先,所以三位同在景國的考官已經沒必要再顧及什麼。
% K% N$ K7 j! s d, i; i2 U8 }6 r# F) N6 Y: L( o! ?2 D7 S
三個人站在試卷桌前,耿巡察只能在一旁扭頭看。
, m6 T" \$ b# w6 C& m4 O, A, g C/ X
耿巡察輕蔑一笑。絲毫不生氣。四人一看試卷,三個變了臉。
1 z, n2 w; W% `; B+ s( L6 L. x7 g& x9 I3 f$ q2 p6 |/ M; g
耿巡察定楮一看,哈哈一笑,道︰“這不是方運的字跡,我認得!方運竟然不是才氣第一人,你們玉海城果然人才輩出啊。好!好!”# m5 \+ b; j; F3 z
2 A+ B) ~4 ?7 K2 ?董知府黑著臉道︰“耿巡察失態了。”8 q, _+ q J3 k0 U8 S5 f K) a) D
) j1 @! U3 |) u耿巡察不以為意,微笑著看著排名第一的試卷,說︰“我看看。經義才氣有一尺六,詩詞才氣有八寸,這字跡我不認識,我所猜不錯的話,似乎是那位童黎的?後生可畏啊。單憑這一尺六的經義才氣,在許多地方都可爭得茂才。若無人在科舉舞弊,玉海城茂才之位非他莫屬。”( e0 P/ h! X+ h. q
- N) m% H8 H, t. J周主簿和方運關系最好。沉聲道︰“耿巡察請肅靜,這里是閱卷房,不是胡亂吹捧之地。” U' d; R o! x0 v W
1 K. a1 b( i, r
耿巡察依舊面帶微笑,勝券在握。
; s+ J# H% k% N: ]+ S P9 b. u0 @
; Q8 K' j8 I, Q8 O董知府道︰“我等交叉判卷。等做出最後的評等後,可由耿巡察核實。”4 r1 j' y' I5 r" x
* l- A+ ~: ~9 J. s# E4 d0 C
“請!”
4 |! h5 L8 Q6 X2 i5 H
" b" q: i5 J- J5 N( r0 r“請!”
& M; Z% F& t7 o1 A: K9 F( O6 D! _! s3 V3 N* q/ `; d8 X7 l
馮院君和周主簿相互客氣一番,沒人理耿巡察。* ^4 u, w: j/ F" `
- @7 @: O6 g6 v董知府看經義,馮院君看詩詞,周主簿看請聖言。' N c+ A( w( I' U* i+ @/ q' v8 h. V
+ k1 E1 F: k6 V不多時,董知府在童黎的經義下用紅筆簡單地寫了兩個字。; r* p. c: I/ ~- Q/ O
9 L" B" J1 ^0 ^- r7 v( l& x0 Z
乙中。
1 T, d" y; n5 ]+ P7 y/ C: D. E+ ~9 v$ P; _ o9 e4 i' G0 ^
耿巡察看了一眼,沒有說什麼,這個評等很客觀,童黎的經義才華不錯,破題也足有乙上的水平,但後面的部分就一般了,不過在秀才之中仍然鶴立雞群。; S+ e6 Y& Q7 P8 P
$ u, Y5 x' U1 z, E) x耿巡察冷眼旁觀,現在的評等只是待定,除了請聖言,最後詩詞和經義的評等最高者無論是哪一等,哪怕是丙,也會改成甲等。
. ?8 F" W& C; Z7 x. Q
$ B# b s# q4 ]3 _* P另外兩名考官也相繼做出評等。
* n: @! k8 N- i0 K( i1 r& V
" H& M/ J y3 D/ i, c L$ F童黎的請聖言、詩詞和經義分別是乙下、乙下和乙中。! X$ R3 c% K, q% j+ D8 Y
' [7 K, g `+ z* P$ T) Z( Z4 `
之後三人交叉判卷,都沒有發現問題,最後的評等都和第一位考官一樣。三位考官正常情況下會夸獎童黎,畢竟三乙不常見,如果不出意外,這人必然會是一府茂才。: d, e% T/ N& @3 Z; Y
& {# S7 F: [. { {9 Y2 Y( ^4 n不等三位考官開,開口,耿巡察道︰“不錯!你們三人還算公正。”
8 _, G4 \: ~, U( x9 e/ g
9 D9 _# f! n& G& B' p7 _% x三人相互看了看,開始判第二份。字跡仍然不是方運的。三個人的臉色更加難看,而耿巡察的笑容更大。0 }& l! a* p3 [2 B
- E) J2 j; `* U不多時,第二份的評等出現,分別是丙上、乙中和乙下。
) j; b. W+ U/ p% g" `' K. k6 h n' Q
. r% X3 D, C% x6 w; |耿巡察道︰“這人的經義評等和童黎一樣,但童黎的經義才氣高了四寸,不如童黎。”9 {- ^2 o c' V* f- k
3 K& u, ]; ^0 F三人一句話不說,默默地進行第三份試卷的評等。" L+ y/ X* p2 L+ a7 `
- N6 S9 B! [* S: P- L5 e依舊不是方運的。
& o! `5 ^9 [8 W f+ \0 J4 i. }* f1 \
三個考官的臉已經和黑鍋沒什麼區別,不過三人有文膽在身,哪怕心情再差,也不會因此胡亂評等。第三人的評等是丙上、乙上和丙上。( Q; }/ G2 T: d; {9 S* _# _9 p
. u7 S$ y- [1 y$ D! y
耿巡察再度評價道︰“此人詩出出縣,才氣一尺一,可得乙上。第四人的字跡我看到,應該是方運了。”有聖人俯察天地,有些話說了無傷大雅,畢竟三位半聖才是真正的考官。3 O' b3 r. h$ v+ T! z
9 h8 Y b- N* X$ V三個考官帶著復雜的心情開始閱方運的試卷。" T7 C+ q. U+ ~# u$ P: M
" m. J k3 p, U( H5 ]9 ?
請聖言、詩詞和經義一分開,三人的目光中竟然流露出一絲絕望。
& w% v$ k$ C. B9 f1 \: y6 m% o
, V( f) \, a& w$ e' U$ Q% [方運的經義之上只有極淡的才氣,連一寸都不到。' L4 \8 h$ Z! v8 p# @5 w
* Y$ s* o# N, o, v5 W# R
“繼續吧。”董知府輕嘆一聲,開始看方運的經義。/ B) L- X8 N5 |* b8 j
6 Y* P+ L$ o: P: }* F6 T& {+ n
看完最前面的破題,董知府大聲道︰“好!我為考官十數年,第一次見這等巧妙之破題!若後文不差,我必然給甲等!”3 L6 s; E$ O2 C0 B, N
另外三人立刻看過來,耿巡察也伸長了脖子看。
, Y% n4 T2 O2 M
) p. s9 C+ a9 u' V" q- A“妙!連我都不如!”9 _, n, F" V" d* g
2 b% e/ f2 a" X; }“大才!”( m& b; z" Q8 G
- P2 ^7 I0 l8 r4 p7 e. S! F
耿巡察臉上的笑容消失。 R9 a* H7 x$ J: H+ }9 V
5 }& @" R7 E3 m" Z+ y% {5 j董知府慢慢道︰“才氣是詩詞的唯一衡量標準,但並非是衡量經義和策論的唯一標準。尤其是先秦的先賢、孔聖弟子。他們的經義經常毫無才氣,但卻蘊含大道理。武國的大儒衣知世考舉人的時候,經義只有區區三寸才氣,可仍然力壓眾人,獲得甲等。”
+ R8 E8 j! {3 p
4 a, {5 ~% Y8 q/ y6 V2 c8 v! o, Q a耿巡察知道董知府這是在說給他听,也不回應,繼續往下看。
( m3 s6 i1 x4 F6 p, r8 t- W" k" N M- l6 I& z2 K# Z. D! W4 k
四個人慢慢看下去。耿巡察的臉越來越陰,而三個考官的表情卻越來越豐富。
" [8 C8 M% N9 a: M2 p' z/ O
7 r# ]( [: N$ O+ W“我若是董大人,第一個評語一定是‘結構嚴密’!這個方運,從破題開始,下接冒子,之後原題。異常流暢,真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,哪怕是一國狀元,單論結構也不能更好了。”) {* g/ {5 v9 a" G+ k y/ g
' L: l( K" f/ N; h! {“破題巧妙,結構嚴密倒在其次,我最喜的則是關于禪讓、世襲和眾選的發展,禪讓和世襲是大禮。有禮之變,可他從中發掘出其義,義也在變,和破題遙相呼應。這篇經義若是才氣有問題,一定是出在他假設出來的眾選。他雖然無力假設一個與禪讓和世襲同等完善的眾選制度,但卻明確指出平衡和穩定之特質,極其符合我儒家的‘中庸’之道。不過他又在眾選里強調有聖人觀之,說明這眾選不是完美無瑕之禮。幸好如此,若是真有國之大禮可擺脫眾聖,反而不美。”
- p% ^4 H1 m! t& M8 | J7 l: H- r0 @0 x' s# ?3 r% ]; @ S/ v
“此子的假設雖然膽大,但論平衡和穩定,卻要超過如今的十國制。十國若沒有聖人,國家只能靠明君才能維系,但若國君無能。則國家危矣。他也在其中闡明,既然選擇了平衡和穩定等特質,那也會有負面特質隨之而來。若是他能取長補短、取其精華融入十國,則可以此文為根基成大儒!”+ [" c2 i; ?; W# w( [
, |" o. y3 f6 S. Z g! T. q
“甲!”
1 Y: r& }. z% H$ u8 d" \) R( \5 l
) ^/ m% k5 n. [& M“甲等!”6 c+ e$ z* _4 P; ]
5 C7 p! o" B) G# L
“甲等!”
2 t' E" D# B- x
3 w9 R$ D9 H3 S* }: i董知府在方運的經義下面寫上︰“破題神妙。結構嚴密,有變革之征兆,有興人族之契機,有可行之方式,深明禮義,甲等!”
- k3 F% h4 J( c1 v
2 v, p1 V2 _" j' R3 v隨後周主簿和馮院君也在其上寫上甲等的評語,只要後面的試卷不出現同樣精妙的經義,則方運必為茂才。- P4 p3 k" V N1 i
) g( t8 w7 e6 O8 p( g4 u) a. W$ i
耿巡察卻道︰“此文不可得甲等!”) p: |2 R+ n- Y6 j1 }
* s1 d: R8 r1 U3 Q, \
三位考官一起看向耿巡察,其他人還好,馮子墨立刻怒道︰“耿巡察,此文明明是甲等之文,怎會不可得甲等?我知你勾結詩君弟子施德鴻,又想報復我景國,可你若想毀我景國大才,我必請聖裁揭發你!你有無私心,你心中最清楚!”* Q% m' h) E3 [+ h* m8 v! n
+ A# H+ w* V, W“耿大人,你可要三思。方運的《陋室銘》可是半聖點評!若是這文被聖裁為甲等,你輕則失去聖院官職,重則文膽不固,此生再無寸進啊!”
" a0 q$ S( K4 a/ a" V8 x6 V+ {8 `$ r- U
周主簿冷笑道︰“董大人,馮大人,你們兩位是進士,若請聖裁失敗是大禍。我只是舉人,哪怕失敗也無所謂,耿翰林,你不要逼我請聖裁。”
E/ \3 Q& a' A) a, @6 I, j- i
* R3 V, r% \, j+ M! |耿巡察緩緩道︰“此文的假設雖十分奇妙,但終究是假想,無人著書論證,給予甲等太過。我建議和童黎一樣,都給乙中。兩人評等相同,不偏不倚。”6 I/ d6 T' ~0 X, h% R
& ~% J( J4 S. l; \. D
“你看似不偏不倚,實則仍然有害人之心。若兩人都為乙中,童黎那篇才氣多,必然會改為甲等!董大人,我問你最後一句,給不給方運甲等?你若不給,不用大人你再勞心,我馬上請聖裁,由三位半聖考官來定此文!” |
|